1. 根据下面这段文字,推测西方人称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历史”的原因是:
建筑成为一个重要的审美对象,首先是因为它凝聚着人类物质生产的巨大劳动,是人类
自觉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直接成果。建筑虽起源于实用生活的需要,但人类对解决生活实用而
付出的创造劳动却远远不如对非实用的方面付出的多。宫殿、庙宇、教堂的成就大大超过住
宅、堡寨。建筑形式、建筑风格的演变,往往是一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最敏锐的见证。
在西方,人们形象地称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历史”。
A. 建筑形式与风格的演变,往往是一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最直接的见证
B. 建筑凝聚着人类物质生产的巨大劳动,是人类自觉改造客观世界的直接成果
C. 建筑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审美对象,而对其具体观照会获得更多的审美感受
D. 建筑不仅服务于物质生活,更服务于精神生活,两者都包含了历史审美因素
2. 在中国,也许不是每位老人都能接受养老院作为人生的归宿,好像只要有儿女在身
边就应该和他们住在一起,去养老院是无奈的选择。说来也是,我们不是一直说“养儿防老”
吗?在我们的观念里几代同堂、儿孙绕膝恐怕被公认为颐养天年最幸福的生活方式。加拿大
的生活情形却截然不同:只要孩子一成年便搬出去,即使不搬家也要向父母缴纳房租,从此
两辈人各过各的日子。一旦当上了爷爷奶奶,老人们那股欢喜激动劲虽然绝不比我们中国人
抱上孙子的心情逊色半分,可即使闲得再难受,他们也不会每天从早到晚帮儿女带孙辈的。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对中加老人的养老观念的态度是:
A. 赞成中国老人的养老观念
B. 赞成加拿大老人的养老观念
C. 对中加老人的养老观念都赞成
D. 对中加老人的养老观念都不赞成
3.当代社会呈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文化的阶层和地域区别越来越小,民俗的地域性
和群体性差别消失,民俗作为地区和人群的标识或认同的意义逐渐微弱。民俗也在审美化的
趋势和背景下,成为时尚的,而非实用的。比如旅游场域中的刺绣或帽子等等,基本不会拿
来用,而是用来装饰和收藏。民俗变为了一种浪漫的、时尚的消费品,沦为大众文化的一部
分。
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
A. 应从美学角度来重构作为大众文化的民俗审美观
B. 大众流行文化影响了普通百姓对民俗的审美品味
C. 文化阶层与地域的差距缩小使民俗成为大众文化
D. 城乡一体化的快速发展的趋势改变了民俗的性质
4.在智能化无人超市,客人从进门到出门,一举一动都会被数字化,并且被捕捉记录。
这些信息回流到云端后,通过算法模型,可以得到许多非常有价值的信息:比如男性顾客和
女性顾客各自进店最集中的时间段是什么,哪些商品被拿起又放回去的频次最高等。甚至还
能做出预测,比如,传感器感应到进店的女客人很多是穿高跟鞋的,敏锐的老板便会在女鞋
区多放些半跟鞋垫和脚踝磨损修复霜。可见,数字化最终目的是实现商品供应链的优化以及
店内货架与商品摆放的人性化。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
A. 智能无人零售让超市变得更加聪明、更加善解人意
B. 智能无人零售给线下实体商店的发展前景增添亮色
C. 智能无人零售能够对用户购买行为进行记录与描画
D. 智能无人零售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更良好的购物体验
5.为什么狗睡觉是把嘴藏在前肢下面,而猫睡觉是把耳朵挤在前肢下面?动物用感觉
器官来察觉周围环境变化,并对不同变化产生不同反应。狗的嗅觉特别灵敏,它靠嗅觉来识
别一些物体,军犬还依靠嗅觉来判断敌情和识别路径。对狗来说,它的鼻子最宝贵,所以当
它睡觉时,把嘴和鼻子用前肢藏起来保护好,同时用鼻子警惕周围动静,一旦有情况,立即
用鼻子来识别,也可用狂叫来示威。猫的听觉特别灵敏,它用听觉来察觉周围的变化,当它
捕鼠时,就用听觉来探知老鼠所在地点。对猫来说,它的耳朵最宝贵,所以当它睡觉时,把
耳朵挤在前肢下面,一方面把耳朵保护好,另一方面把耳朵贴在地面,一旦听到声音,就可
以立刻采取行动。进入人类家庭后,猫狗也依旧保持着这样的睡姿。
下列选项对这段文字理解正确的是:
A. 就听觉来说,猫强于狗;就嗅觉来说,狗强于猫
B. 猫狗睡姿不同,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们对不同变化有不同的反应
C. 猫狗的独特睡姿有利于时刻保持警觉并保护自己最宝贵的感觉器官
D. 猫狗进入人类家庭后虽不需要时刻保持警觉,但仍保持特别的睡姿
2020军队文职考试推荐内容 | |||
考试公告 | 职位表 | 职位检索 | 专业目录 |
报名时间 | 报名入口 | 报名指南 | 报考问答 |
考试时间 | 笔试科目 | 考试大纲 | 考试流程 |
笔试课程 | 备考图书 | 在线网课 | 汇总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