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备考技巧

首页 > 内蒙古教师招聘 > 备考技巧

2020内蒙古教师招聘备考指导:人的身心发展概述

内蒙古华图 | 2020-05-27 13:56

收藏

文章页

信息汇总 |  教师招聘备考交流群 |  辅导课程 |  官方微信(nmghuatu)

  2020内蒙古教师招聘备考指导:人的身心发展概述

  一、人的身心发展的概念

  个人身心发展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是教育的直接目的。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生理的发展,包括身高体重的增加,骨骼构造的变化,神经组织的变化等。

  二是心理的发展,包括认知和意向两方面的发展,认知的发展指感知、记忆、思维等方面的发展;意向发展,指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的发展。

  二、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重要指数:★★】

  1.内发论

  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孟子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他是“性善论”者,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

  弗洛伊德(奥地利)认为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威尔逊(美国)认为“基因复制”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格塞尔(美国)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

  【图图拓展】格赛尔所做的双生子爬梯实验说明了成熟机制的重要性。

  【2016招教真题 小学】

  5.孟子说:“人性本善良,万物皆备于我心”。这句话反映的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是( )

  A.外铄论 B.内发论 C.多因素论 D.内外因交互作用论

  【答案】B

  2.外铄论

  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外铄论者,一般都注重教育的价值,他们关注的重点是人的学习。

  荀子(我国古代)的“性恶论”;

  洛克(英国哲学家)的“白板说”;

  华生(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都是外铄论的代表人物。

  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三、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一般规律)【重要指数:★★★】

  个体的身心发展遵循着某些共同的规律,这些规律制约着我们的教育工作。遵循这些规律,利用这些规律,可以使教育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反之,则可能事倍功半,甚至挫伤学生。

  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性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身心发展顺序:儿童从出生到成人,他们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过程,具有一定的顺序性。

  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不同发展阶段之间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上一阶段的发展水平影响下一阶段发展方向的选择。

  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抓住关键期

  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其次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

  关键期或最佳期: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

  4.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指身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时,可通过其它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互补性也存在于生理机能与心理机能之间。

  5.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年轻一代在兴趣、爱好、意志、性格等方面也存在着个别差异,教育工作应该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使每个学生都能迅速地切实地提高。

  内蒙古教师招聘线上学课程《《《

  事业单位D类教师岗联考《《《

  教师招聘白皮书预约下载《《《

教师招聘考试资料包

文章页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