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意图知多少
华图教育 史慧
片段阅读中有一种题型被称为意图判断题,即要求考生通过阅读一段文字把握作者说话的意图、目的。这种题型最先出现在2006年的试卷中,在近几年的考试中备受命题人青睐,成了考试考查的重点题型,在考试中所占比例也越来越大,但是它又和主旨概括题有惊人的相似,因此同学们对此种题型很是头痛,但是也正因如此,在备考时对这种题型一定要加以重视,理解其中的答题思路和考查的要义,从而能够在这一部分取得较好的成绩。
意图判断题的提问方式通常带有“意在”“想要”“推出”等提法。也就是说相比主旨概括题,可能需要考生有一个主观推断的过程。如果大家在这里不太理解的话,可以想象一下我们平时是怎么看出一个人的意图,比如有朋友问你借钱,有种比较爽快的人就会说:“哎,兄弟,给我借点钱吧。”但是有些朋友不好意思,就会说:“最近比较紧,你看我们关系这么好……”虽然没说出“借钱”二字,但是我们也看得出他的意图。言语理解中的意图也是如此,分为两种情况,意在言外与意在言内。通常正确选项所具有的特点表现为作者提出的对策或者呼吁。
即如果文段中已经提出对策,我们的正确答案只要选择主旨句就好了,和我们之前学过的主旨概括题并无太大区别;但是如果文段只是说某些问题比较严重,并未在文段中有任何有关作者提出的政策或者呼吁,这时候如果选项中有围绕主旨句所提的对策和主旨句,优选的是围绕主旨句的对策,其次主旨句。
但是要注意的是不要过度猜测,造成与题目无关,也就是过度引申。换言之,考生在使用“言外之意”时注意不要过度,不要为了寻找而寻找。切忌走火入魔。
总而言之,给大家总结出的做题顺序也可以称之为解题思路见下文:
1.应该通读全文,明确文段的主要内容。
2.在理解文段重点的基础上,把握作者说话的目的和意图。
3.观察选项,优选在文段中点基础上准确地“言外之意”的引申项。
4.如果没有准确引申,次选主旨类型的选项。
一般比较常见的文段表现为社会现实类和故事寓言类,其中社会现实类的文段如果阐述的是社会问题中的消极现象,常常隐含着解决问题的语句或进行对策的推断;当文段分析了社会消极现象的原因所在时,可能需要考生对原因进行总结概括,从而进一步推测出解决问题的对测句;如果文段只是客观陈述了社会问题中的一些表现,常为中性表达,并无褒贬之意时,此时往往需要对文段含义进行总结概括,得出观点。
而故事寓言类就是我们所说的一则故事或者寓言揭示的深刻道理。
相信在了解了这些后,加上同学们勤快的练习,见意图,不再头疼。并且可以成为各位同学的加分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