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内蒙古教师招聘笔试教综模拟题及解析15
1.( )阶段是青少年儿童开始发展自我同一性的时期。
A.小学 B.初高中 C.大学 D.成年
2.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2-3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
A.自主性 B.主动性 C.勤奋感 D.自我同一性
3.研究表明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
A.连续性和阶段性 B.定向性和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反复性
4.“父母树立权威;对孩子理解尊重;与孩子经常交流并给予帮助”这种理性且民主的教养方式属于( )类型。
A.接受+控制 B.接受+容许 C.拒绝+控制 D.拒绝+容许
5.被心理学家称之为“心理断乳期”时期发生在( )。
A.小学阶段 B.初中阶段 C.高中阶段 D.大学阶段
6.“父母对孩子的成长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既缺乏爱的情感和积极反应,又缺少行为方面的要求和控制。”这种教养方式属于( )类型。
A.接受+控制 B.接受+容许 C.拒绝+控制 D.拒绝+容许
7.在知觉、思维、记忆等认知活动中,往往强调速度而不是精度的认知风格属于( )。
A.场独立型 B.沉思型 C.场依存型 D.冲动型
8.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根据内倾-外倾和稳定-不稳定两个维度对人的( )加以区分。
A.人格 B.品格 C.思维 D.智力
9.人的智商在90-109之间的属于( )。
A.智力偏高 B.智力落后 C.智力正常 D.智力超常
10.最早提出“关键期”这一概念的是( )。
A.劳伦兹 B.埃里克森 C.皮亚杰 D.维果斯基
【参考答案】
1.B【解析】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12-18岁的儿童主要是初高中阶段。故本题选B。
2.A【解析】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故本题选A。
3.D【解析】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主要有:定向性和顺序性、连续性和阶段性、不平衡性和差异性。反复性不属于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故本题选D。
4.A【解析】父母的教养方式归为两个维度:接受—拒绝维度和控制—容许维度,根据这两个维度的不同组合,可以形成四种教养方式:权威型、专断型、溺爱型、忽视型。权威型(接受—控制)家庭教养方式最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这是一种理性且民主的教养方式,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有权威,这种权威来自父母对孩子的理解与尊重,来自他们与孩子的经常交流及对子女的帮助。父母为孩子设立恰当的目标,对孩子的行为作出适当限制,并且奖惩分明。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儿童独立性较强,自尊感和自信心较强,善于自我控制和解决问题,喜欢与人交往并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故本题选A。
5.B【解析】少年期又称学龄中期,相当于初中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在这一时期,学生处于生理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这一时期也称为“心理断乳期”或“危险期”。故本题选B。
6.D【解析】忽视型教养方式是拒绝+容许的类型。忽视型教养方式的父母对孩子的成长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既缺乏爱的情感和积极反应,又缺少行为方面的要求和控制。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很少,有时会对孩子流露出厌烦、不愿搭理的态度。不管出于何种原因,这种极端的忽略也可以视为对孩子的一种虐待,这是对孩子情感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剥夺。它会使孩子出现适应障碍,对学校生活缺乏兴趣,学习成绩和自控能力差,具有较高的攻击性,感情冷漠,并且在长大后会表现出较高的犯罪倾向。故本题选D。
7.D【解析】冲动型认知方式的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很快形成自己的看法,在回答问题时,往往根据问题的部分信息或未对问题做透彻的分析就仓促做出决定,反应速度快,但容易发生错误。故本题选D。
8.A【解析】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主要从事人格、智力、行为遗传学和行为理论等方面的研究。他主张从自然科学的角度看待心理学,把人看作一个生物性和社会性的有机体。在人格问题研究中,艾森克用因素分析法提出了神经质、内倾性-外倾性以及精神质三维特征的理论。并以此为基础,于1975年制定了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故本题选A。
9.C【解析】90—109属于一般智力水平,即智力正常。故本题选C。
10.A【解析】关键期最早由奥地利动物习性学家劳伦兹在研究小鸭的习性时发现,动物追随行为—印刻现象,只在特定的时期出现,即关键期。故本题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