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新型养老模式阳光普照
在老龄化的当下,如何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截至2015年底,全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为410万,占全区总人口的16.8%;80岁以上高龄老人数量52.77万人,占老年人数量的12.9%,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剧增,医疗卫生需求日益迫切。
医养结合是近几年逐渐兴起于各地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由于其将现代医疗服务技术与养老保障模式有效结合,实现了“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的养老保障模式创新,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
医疗机构牵手养老机构建立医养联盟,打通了养老机构与医院之间资源割裂的状态,可以形成双赢甚至多赢的局面,养老机构可以整合医院的医疗资源,提高为老人服务的能力;医院可以树立社会公益形象,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及医疗服务的覆盖面;老有所医和老有所养,可以减轻老人亲属及子女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
目前,自治区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医养结合的新路,为广大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
几天前,记者来到医养结合试点单位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东风路丽苑社区。社区里,老年人来来往往,有的老年人在活动室打牌、跳舞,有的在卫生服务中心看病、针灸,在三楼的健康小屋内,老年人正排队体检。
“我们年纪大了,各种毛病就出来啦,现在我们看病基本上都在社区,因为内蒙古中医医院的专家来社区坐诊了,我们再不用跑到大医院去排长队了。”谈起社区正在开展的医养结合,66岁的王淑英高兴地说。
“社区对我们的健康特别关注,每个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都可以享受免费体检,社区还给65岁老年人办理了新城区试点社区老年卡,特别方便。”王淑英从钱包里拿出老年卡给记者看。她说,新城区政府每年会往卡里存200元钱,作为居家养老服务消费的补贴资金,老年人持老年卡不仅可以买药、看病,还可以享受理发、家政、购物等居家养老服务的打折优惠。
“社区开展医养结合试点,对我们老年人来说,一定程度解决了养老的后顾之忧。”王淑英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老年人建立了健康档案,还为老年人签约了家庭医生,医生们会定期访问,对一些特殊患者还会重点关注,每个季度上门巡诊,家门口就有医生随时关注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这让老年人吃了颗定心丸。
丽苑社区党支部书记姜娜说,为了应对日益凸显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丽苑社区构建了以“文化娱乐、康体健身、精神慰藉、社工帮扶”等内容为基础的为老服务体系,并引进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搭建了医、养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等服务。
乌海市的做法与呼和浩特市不同,他们将医养结合项目直接搬进了乌海市第三人民医院。据悉,医养结合楼项目集医疗、康复、养生等功能为一体,总建筑面积9000多平方米,其中住院楼约5000平方米、养老院4000平方米。楼高6层,1到3层设血透析、中医康复、理疗等功能科室,4到6层为养老院,设置200张床位。养老院还规划有娱乐室、电影院、咖啡厅等,让老年人快乐养老。
“医养结合楼的建设,一方面可以有效地缓解本地区医疗、养老资源不足的矛盾,可以对不同形式入住的老人提供丰富的医疗健康服务,也最大程度实现了‘医’‘护’‘养’三者的有机结合,可以为健康和患病的老年人提供全面、综合的服务,做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最佳结合;另一方面可以针对患者、失能、半失能老人解决就医矛盾突出的问题。”乌海市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刘丙新说。
说起医养结合的新变化和新发展,呼和浩特市卫计委家庭发展科科长韩冬梅说,目前,医养融合发展的机制还不健全医养结合机构运营管理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同时,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没有一支专业化的养老照护服务团队。下一步,作为试点,呼和浩特市会进一步完善医养结合工作机制。一是从政策和资金上积极鼓励扶持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二是建立统一完善的养老和医疗服务标准,进一步规范医疗护理行为。三是将失能老人养老服务纳入社保管理体系,对长期需要医疗护理老人建立保险制度,符合参保条件的失能老人发生的相关医疗护理费用,由护理保险基金支付。四是加强照护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五是研究制定出台医养结合机构医疗报销政策,直接受理报销医疗服务收费,促进医养结合机构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