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逻辑填空”的一些思考
呼和浩特分校 何威
逻辑填空在言语中无可厚非的成为了备考的重中之重,题量较大,难度有所上升。对于考生而言,这块硬骨头一定要啃下来,对于教师的授课更是要从根本上帮助考生更好的把我这一部分。在过去有限的授课过程中,略有一些思考,在这里进行分享和交流,望得到指正!
首先从主题思想上而言,对于逻辑填空这部分而言坚决避免语感做题的思想,而是注重逻辑上的完整性。也就是说,逻辑填空要填进去的词语具有这符合文段逻辑的内在要求为根本,空格中填进去的那个词汇,不能符合自己的语言习惯就适用,因为我们自己所使用词汇的习惯就很有可能是我们习惯的用法,而不是文段已有的逻辑,所以在此,深深感受到做题过程中一定按照文段已经给定的逻辑来填空。那么,如果这样做题,问题就来了,什么又是文段的逻辑呢?
就逻辑填空这部分,我们要讲到很多技巧,如:感情色彩、语义轻重、合理搭配等。思考一下,在讲授这些内容的时候,是针对是来讲的呢?我们大部分老师可能会就实词和成语两部分来讲授这些技巧。但其实这样讲授就很容易会出现问题,考生会很模糊,假设我已经知道选项当中所给的实词或成语一部分是褒义的,一部分是贬义的,下面考生在做选择的时候还是不会,只是会辨析选项了,那究竟该填那一个词汇,就又成了问题,考生在情急之下就直接蒙一个自己常用的,往往就蒙错了。
所以就这个问题,首先要把握文段需要什么样的词汇,比如可以就文段论述对象的词汇运用来把握文段的感情色彩,空格附近需要搭配的词汇和解释性语句等等,这样就能够基本掌握文段的“需求”,带着文段的“需求”再到选项中去选择,去辨析选项中的实词和成语的感情色彩、语义轻重等,按照文段的需要来准确选择词汇。简单来说,这样的一种做题思路是根据文段需求为一条线索,按照这条线索,顺藤摸瓜。
逻辑填空题目数量一直很可观,但是就题目的形式变化而言并不是很大,关键在于在教师引导的过程中注重文段的提示信息,把握文段的需求,这样会有针对性的去辨析选项,对于那些词义较为模糊的选项也能够和根据文段需求快速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