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国考笔试成绩即将发布,国考面试时什么形式?怎么有效准备面试,内蒙古华图汇总了国考面试热点:研学游,探索学习更大的世界。考生可进入下方微信群聊或者加老师微信,获取更多相关考试资讯。更多国考面试内容请关注内蒙古华图教育网。
两人团购仅需1元>>>2024年国考【状元及第面试礼包】纸质版
【热点链接】
1.2023年暑期,青少年研学游热度不断攀升。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针对9到13岁孩子推出“古代中国·通识”系列课程,通过精品馆藏文物展现中华文明;在安徽,安徽创新馆精心设计“科普专线”,带领学生近距离接触“大国重器”;在山东,当地推出12条红色研学主题精品游线,引领少年赓续红色血脉……形式多样的研学活动,成为中小学生暑期生活的新选项,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人民网)
2.近日,四川成都的一位家长周玲在网络上晒出了孩子的暑假安排——“丝绸之路”敦煌亲子游学为期5天,丛林探险户外营为期4天,加上其他旅游和学习安排,两个月的暑假格外充实。
3.今年暑假,北京的研学旅行也格外火热,记者探访北京各个文博场馆、知名高校,总能见到一群群统一着装、背着小书包的中小学生,他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满怀兴奋与期待,感受不同主题研学旅程带来的乐趣。
4.今年暑期,被疫情抑制的出游需求得以释放,携程平台发布的数据显示,研学游成为众多学生和家长的热门选择。2023年研学暑期订单量同比增长超30倍,7月订单量环比前两个月增长280%。从供给侧角度看,北京一地的研学产品数量是去年的1.8倍。(人民网)
【政策理论】
背景
研学游在国内发展已走过十年。从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中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设想,到2014年教育部颁发《中小学学生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指南(试行)》;从2016年11部门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将研学旅行纳入全国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到2018年起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全面推行,十年来,政策红利不断释放,相应规范逐步完善,研学发展如火如荼。在我国多项政策支持研学旅行、义务教育“双减”的背景下,父母的教育理念也随之发生改变。暑假期间,让孩子“出门看世界”代替了补习班、兴趣班,研学旅游市场“水涨船高”。
意义
(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学生跟随研学旅行线路参访名校、逛博物馆、体验非遗技艺等,能够让他们感受到真实的大学校园生活,接触多元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旅行中增长见识,开阔眼界。
(2)在“万里路”中读好“万卷书”。 探索研学旅行的发展,对我国推进教育改革、促进下一代素质提升和成长、促进教育与旅游产业跨界融合发展,都具有现实意义。学生不仅仅是观光者,更是文化交流的参与者和体验者。让学生们学到课堂上没有的知识,开拓学生的眼界,丰富对世界的认知,深度体验多元文化的魅力,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
(3)研学旅行,历史悠久。最早可追及“春秋战国的游学”—史载孔子招徒讲学,率弟子们周游列国,传道授业,弟子们跟随孔子遍访都邑从困顿碰壁中体悟人生、开阔眼界、了解民风政情。及至战国,诸侯并起,厚招游学,广纳贤能,文士们通过游学增进学识,进而充当纵横家游说诸侯国,以言策建立功业,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成就了一大批人才。两汉承继战国游学之风,学子们为学经,远行访师问道,既求闻达也求仕途。游学丰富了学子、士人的知识与阅历,也成就了历史名人。
3.问题
(1)价格虚高,重游轻学。个别机构将“研学”作为一种营销手段,借助名校、名师、名企等资源来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和影响力,但实际上并没有提供真正符合孩子年龄特点和需求的教育内容和服务。这样的产品往往以高价卖给消费者,但实际上对孩子的素质提升和能力培养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2)育才心切,货不对版。部分家长望子成龙,在“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作用下,为孩子花钱十分“慷慨”,部分研学机构抓住家长这一心理,定价虚高,但缺乏专业力量,提供的服务并不能达到相应标准。
(3)课程体系不完善、缺乏课程研发、研学导师不专业。专业研学的成本相对较高,但有些机构并没有足够的资源,是目前研学旅游发展尚不成熟的体现。研学线路应在研学基地保持一定的居留时间,以确保研学质量。控制好学与游的比例,既不让游客丧失兴趣,也不能成为‘打卡式旅游’,让游客没有知识获得感和成长感。
(4)监管不到位,行业门槛低,市场存在“小散乱”现象。研学旅行涉及到教育、旅游、食宿等多个领域,监管上处于多部门交叉的状态。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研学旅行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监管主体和责任划分。这导致了市场准入门槛低,各类机构“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例如,有些机构没有取得相关的资质和许可,就擅自开展研学旅行业务,或者借用他人的资质和许可,进行非法经营。有些机构则没有按照规定进行合同签订和信息披露,或者在合同中设置不合理的条款和限制,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些机构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和保险制度,或者在发生意外事故时推诿责任和拒绝赔偿。这样的机构往往给消费者带来安全隐患和信任危机,影响研学旅行的社会声誉。
4.对策
(1)整合资源,发挥优势。研学机构要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和旅游资源,发挥旅游专家和教育专家的专业优势,针对不同年龄客群的消费偏好,细化研学旅游产品、课程内容,满足不同游客群体的需求,相关研学机构合理匹配文化、旅游、自然教育、互动娱乐等研学内容,合理设置研学时长,让孩子们在放松的节奏中感受文化与自然的力量,推动旅行与教育深度融合。
(2)提高行业自律,做到诚信经营。研学机构应加强对研学导师和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化培训,规范自身经营行为,把客户满意作为最高服务宗旨,在守正创新中打造“百年老店”。
(3)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形成监管合力。政府部门要加快制定研学基地建设标准,引导研学机构落实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扶持和培育一批优质研学服务机构,为研学旅行安全开展保驾护航。针对研学旅游产品价格偏高和服务品质下降等问题,政府监管部门要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保障游客出行安全和权益。
(4)拓宽监督反馈渠道。针对研学旅游等新兴热点旅游业态,政府监管部门要开通线上线下举报反馈渠道,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反馈举报方式。对出现消费者权益受损的情况,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5)媒体加强监督。各媒体平台要发挥媒体监督作用,对扰乱市场秩序、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虚假宣传的商家,要及时曝光。
(6)消费者要提高维护自我权益的意识,对自身权益受到损失的情况,要敢于举报敢于曝光,才能更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知识运用】
暑期,以中小学生为主体的研学游市场火爆,但往往也是乱象丛生,比如收费不菲,简直就成了加价版的旅游,“游而不研”,“游大于学”,名校走一遭,门口打卡拍照等,你怎么看这一现象?
随着寒暑假的到来和疫情防控措施的解除,假期研学游等产品十分火爆。然而不少旅游团还停留在“只游不学”的状态,在高额利润驱动下,一些商家把普通旅游产品贴上“游学”标签,就改头换面成了高价的游学产品。对此你怎么看?
暑假来临,领导让你组织一次单位职工亲子研学旅行,你会怎么做?
你和同事在出差途中,看到旅游车发生交通事故导致道路堵塞,现场有人员受伤,并有众多群众围观,你怎么办?
【评分要点】
表明态度。对研学旅游热要理性全面看待。
分析意义。比如研学游可以让学生在走“万里路”中读好“万卷书”。研学旅行有利于我国推进教育改革、促进下一代素质提升和成长、促进教育与旅游产业跨界融合发展。比如研学有利于让学生们学到课堂上没有的知识,开拓学生的眼界,丰富对世界的认知,深度体验多元文化的魅力,提升文化自信。
指出问题。比如(1)价格虚高,重游轻学。将“研学”作为一种营销手段,实际没有提供真正教育内容和服务,对孩子的素质提升和能力培养没有实质性帮助。(3)研学课程体系不完善、缺乏课程研发、研学导师不专业。(4)监管不到位,行业门槛低,市场存在“小散乱”现象。各类机构“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5)没有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和保险制度。
提出对策。(1)研学机构要整合资源,发挥优势,提高专业化水平,提高产品服务的针对性。(2)提高行业自律,做到诚信经营。研学机构应加强对研学导师和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化培训,规范自身经营行为,将客户满意作为努力方向,在守正创新中打造“百年老店”。(3)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形成监管合力。比如加快制定研学旅游标准和法律法规,扶持和培育优质研学服务机构,为研学旅行安全开展保驾护航。比如政府监管部门要拓宽群众监督反馈渠道,规范市场秩序,保障游客出行安全和权益。(4)媒体加强监督。比如对扰乱市场秩序、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虚假宣传的商家,要及时曝光。(5)消费者要提高维护自我权益的意识,比如对自身权益受到损失的情况,要敢于举报敢于曝光。
【评分要点】
表明态度。谈活动意义,比如职工亲子活动有利于提高职工对单位的归属感,释放工作压力,增进员工和其家人之间的感情,让员工子女在旅游中到知识。或者谈活动效果目标,比如力争举办一次趣味与知识并重的亲子研学旅游活动。
开展前期筹备工作。(1)请示领导,了解单位对活动要求目的时间行程安排等。(2)集思广益,借鉴参考,制定好研学旅游方案。确定研学主题,以线上报名形式征集报名人数,确定研学旅游的时间地点。确定车辆、住宿、餐饮、门票、导游讲解等,确定好随行人员和分工安排。
做好组织工作。(1)注重开展实效,督促导游和讲解员做好工作(2)做好时间安排和活动衔接(3)记录研学途中职工和家属的意见反馈(4)随行拍照记录精彩瞬间(5)注意旅途安全和突发意外情况处理。
做好回程安排并总结复盘。及时总结本次活动的亮点不足,做好自我反思,向领导汇报,按照领导的指示改正提高。
【评分要点】
表明态度。谈处理此事的原则目标是作为一名公职人员,要秉承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宗旨,及时伸出援手,为群众排忧解难,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
处理方法。按照先救人,再安抚疏散围观群众,疏导现场交通避免二次事故的顺序处理。将事故警示牌摆放好后,查看病人伤情,拨打120急救电话,拨打122报告事故,请求支援,安排同事协助安抚疏散群众,说明道路危险性容易发生二次事故。初步处理后,可让同事先行赶路继续执行出差任务,自己留下来处理好事情后再到达。
总结反思。复盘本次处理交通事故的不足之处,加以学习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