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总结是申论当中的基础性题目,其出题形式主要是在题干中出现概括、归纳、分类或总结等字眼或者在要求中明确提出分条归纳,主要考查考生对材料中某一要素的总结能力。但是在历年考试中还是在日常模考中,需要考生归纳的题目得分率会很低,究其原因是因为考生对归纳方法掌握的不够扎实。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些归纳的方法。
按照题目或者材料提示处进行分类
【2011年国考第二题】概括王景治河后黄河安澜800年的主要原因。
材料中有“以上所述主要是从治黄工程的角度看问题,但据黄河水文、植保专家的研究”这句话,那就告诉我们答案分类是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
【2014年国考副省级第一题】“给定资料2”揭示了当前社会心理方面存在的若干“缺失”,请对此予以归纳概括。(10分)
题干直接给提示了,找的是社会心理方面的若干缺失,那么最后归纳出来的分类要点也应该是什么缺失。这种方法看似很简单,实际上大家在做题的时候往往会忽略,所以在日常做题时要有提醒自己,锻炼思维。
在考场上,由于紧张心理,最容易导致的失误就是审清题目要求和任务以后,到材料中寻找答案,但是材料读着读着就忘了答题任务是什么,问题意识不够强。这就需要我们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强化对问题的把控能力,也就是说在做每道题的时候,心里时刻记着题目中的答题任务,有目的的去阅读材料,这样答题效率和准确率就会大大提高。比如2018年国考地市级真题:
“给定资料1”和“给定资料2”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的发展过程,请你概述这一发展过程。(10分)
要求:(1)准确、全面,有条理;(2)不超过200字。
这道题要求概述这一过程,主体则是“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的发展”,那我们在大篇幅的材料中只需要找到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相关信息,其他内容略读,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答案也可以更准确。
这里所说的技巧,不是所谓的“万能方法”或“套路模板”,而是想拿高分必须掌握并学好用好的“硬实力”,只要大家在日常练习中加以锻炼,定能做好归纳总结题,给自己一份满意的申论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