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内蒙古三支一考试公基备考(47)
锦衣卫
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设置锦衣卫。主要职能有:
1. 侍卫仪仗。锦衣卫首先是皇帝的侍卫亲军和仪仗队,由将军、校尉和力士组成。由于具有仪仗队的职能,所以锦衣卫的服饰异常华美。
锦衣卫高级官员有三种服饰:蟒服、飞鱼服和斗牛服。
蟒袍是一种皇帝的赐服,明《万历野获编·补遗》卷二说:“蟒衣如像龙之服,与至尊所御袍相肖,但减一爪耳。”
飞鱼服是次于蟒袍的一种隆重服饰。飞鱼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山海经》曰:“其状如豚而赤文,服之不雷,可以御兵。”每当皇帝祭祀或巡游时,作为侍从的锦衣卫校尉更要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
斗牛服是明朝赐予一品官员的官服,上绣虬属兽斗牛,故名。斗牛服是次于蟒服、飞鱼服的一种隆重服饰。
《明史·舆服志三》:斗牛服与蟒服、飞鱼服,因服装的纹饰,都与皇帝所穿的龙衮服相似,本不在品官服制度之内,而是明朝内使监宦官、宰辅蒙恩特赏的赐服。获得这类赐服被认为是极大的荣宠。可见锦衣卫地位之高。
2. 巡察缉捕。巡查缉捕是锦衣卫区别于其他各朝禁卫军的特殊之处,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锦衣卫也因此逐渐演变成为军事特务的职能。
3. 典诏狱。诏狱是由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意为此监狱的罪犯都是由皇帝亲自下诏书定罪。锦衣卫负责侦缉刑事的机构是南、北镇抚司,其中北镇抚司专理皇帝钦定案件。其中北镇抚司拥有自己的诏狱,可以自行逮捕、刑讯、处决,不必经过一般司法机构。
4. 执掌廷杖。廷杖就是把触怒皇帝的大臣拖出午门杖打。最早始于东汉明帝,明代成为制度。负责行刑的就是锦衣卫校尉,监刑的是司礼监太监。
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认为锦衣卫有滥用职权,依势作宠之态,下令将锦衣卫废除。明成祖朱棣在位时,锦衣卫又得以恢复,并由北镇抚司专门处理诏狱。明武宗正德时期,东厂势力渐起,锦衣卫逐渐势弱,锦衣卫不得不依附于东厂。明世宗嘉靖时期,陆炳执掌卫政,锦衣卫权力达到顶峰。有明一代,锦衣卫一直存在,历史长达290年。
东厂
东厂,即东缉事厂,中国明代的特权监察机构、特务机关和秘密警察机关。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设立,由亲信宦官担任首领。明中叶后期锦衣卫与东西厂并列,活动加强,常合称为“厂卫”。东厂权力一度在锦衣卫之上,只对皇帝负责,不经司法机关批准,可随意监督缉拿臣民,开启明朝宦官干政之端。
东厂的首领称为东厂掌印太监也称厂公或督主,是宦官中仅次于司礼监掌印太监的第二号人物。通常由司礼监中排名第二或者第三的秉笔太监担任,其官衔全称为“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太监”,简称“提督东厂”。
东厂的职能是“访谋逆妖言大奸恶等,与锦衣卫均权势”。起初东厂只负责侦缉、抓人,并没有审讯犯人的权利,抓住的嫌疑犯要交给锦衣卫北镇抚司审理;但到了明末,东厂也有了自己的监狱。
西厂
西厂,即“西缉事厂”,明宪宗时为加强特务统治,于成化十三年(1477年)设立,用太监汪直为提督,其权力超过东厂。西厂在明朝历史上存在时间非常短暂,前后只有汪直和正德年间的谷大用两任提督。
六扇门
六扇门是三法司衙门的合称。明朝三法司是指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传说在明朝万历年间,朝廷为了处理有关国家大事的案件,专门成立了一个集武林高手、密探、捕快和杀手于一体的秘密组织。因为这个组织的秘密性,又因为总部大殿是一个坐北朝南、东南西三面开门、每面两扇门总共六扇,所以叫做“六扇门”,组织成员因行动机密也叫总部为“六扇门”。“六扇门”一方面是朝廷之官,要接受正统的朝廷制度的约束,另一方面又要直接和黑道的江湖人士打交道,必须要熟悉江湖规矩。在民间传说中,“六扇门”颇为神秘,但其实它只是官方协助办案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