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备考技巧

首页 > 内蒙古事业单位招聘 > 备考技巧

2022内蒙古事业单位考试备考:联考面试热点严禁炒作“高考状元”为哪

内蒙古华图 | 2022-03-25 00:00

收藏

文章页

信息汇总 |  事业单位备考交流 |  辅导课程 |  官方微信

  【热点背景】

  2022年各地高考成绩陆续公布,高考志愿填报工作即将启动。为进一步规范高考志愿填报工作,教育部6月23日发出通知,部署各地各高校进一步做好考生志愿填报服务工作,要求各地各高校为考生提供形式多样的志愿填报指导服务,同时加强对社会培训机构或个人开展志愿填报咨询活动的监管,严禁相关媒体、培训机构、中学炒作“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等信息。

  (来源:北京青年报)

  【热点模拟考场】

  教育部:严禁培训机构、中学炒作“高考状元”。对于这件事情,你有什么看法?

  【热点分析】

  严禁炒作“高考状元”和“高考升学率”,相关禁令已经强调了很多年,已是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动作”。各地严禁宣传“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一旦发现严肃处理,态度坚决,措辞严厉的官方发声,目标指向非常明确,就是要消除“高考状元”的炒作空间,让教育回归本真。因为,如果无限放大“高考状元”的光环,只会传递一种错误的价值导向,不利于整个人才选拔机制的良性构建。况且,高考只是学习生涯中的一步,并不是人生的全部,更不是终极的追求目标。

  中国社会的“高考状元”情结,有比较复杂的成因。古人把“金榜题名时”放在四大喜事的最后,可见其难度不一般。“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是长期以来社会功利化教育思维的产物,同时,在“状元经济”的刺激下,不少人将状元做成产业链,把“高考状元”当成商业手段,包括复读学校、教育培训机构,乃至媒体、自媒体等,都对高考状元、高考分数排名有很强的关注与推介动力。这或许是它被年年讲,但依然年年存在的现实原因。

  消除高考后炒作“状元”、升学率等现象,主动权在教育部门和学校手中。教育部相关规定的出台可谓相当及时。一般来说,各地的教育政绩考核中,高考状元、升学率都是最重要的指标或隐性指标。每到高考成绩揭晓之后,各地也乐于宣传自己的高分考生和升学率情况。因此,要改变这种状况,除了在高考成绩出来后重申禁令,更要真正从教育政绩评价指挥棒的角度,降低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在炒作“高考状元”上的可能。当然,不管是优化教育政绩的评价标准,还是限制高考状元话题、分数排名的炒作,依然不过是治标不治本,它所淡化的可能仍只是表面上的高考状元热,甚至仅仅只是形成了一种话语禁忌,如今年“考得比较好的两个人”之类的说法就颇有自欺欺人之嫌,以这样的手法去炒作“高考状元”,多少带有“凡尔赛文学”的味道,上演“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荒诞。但是并没有真正改变整个社会的唯分数、唯成绩的功利化教育观。

  高考状元热真正降温的背后,需要实实在在教育观念和教育生态的转变。严禁炒作高考状元的禁令持续了很多年,各方对于“高考状元”等说法的小心翼翼,仅仅是文字表达上的降温。所以,整个社会能够真正以平常心来看待高考和“高考状元”话题时,社会基于教育改革的期望就实现了。具体来说,就是要加快相应的考试制度改革和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步伐,淡化以分数为依据的选拔功能,构建和完善人才评价新体系,搭建人才成长新平台,拓宽人才上升新通道,才是一条有效的路径。只有社会成才的评价标准多元化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升级才能形成强有力的支撑。

  总之,作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炒作“高考状元”这个问题上,关键还是要注重教育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努力推进高考制度的彻底改革,引导人们用积极、向上的态度去改变自己的命运,而不是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恶性循环之中。否则,社会上急功近利的“状元情结”必然沉渣泛起,国人根深蒂固的“状元”意识还会不断顽强地拱出头来。建立多元化教育评价标准,客观看待分数,扭转根深蒂固的功利化教育思维,这是一个需要时间的系统工程。各地要联合网信、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加强监管的同时,还要做好宣传引导,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抑制教育政绩冲动,让教育回归理性。

文章页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