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内蒙古事业单位综应备考:禁止手机进校园
【背景链接】
近视率上升、学业负担增加、沉迷游戏……近年来,中小学生因过度使用手机而产生的各种问题,引发社会关注。2月初,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随后,各地教委就落实《通知》进行部署,如中小学设校内统一集中保管学生手机设施设备、教师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等。
【公考角度解读】
[提出观点]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动员学校、家庭、社会协调合作,协同育人,从而以良好的学校环境、家庭氛围、社会风气巩固育人成。
[综合分析]
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和网络数字世界的快速发展,以手机为代表的电子产品越来越大量的涌入中小学校园,但科学管理以帮助孩子合理使用手机却成为了一大难题
手机布置作业虽然方便,但部分地区教育部门和学校忽略了不同年龄段学生对手机的自控能力和线上作业完成效率有差别,不仅加大了部分学生对手机的依赖,也容易加剧家校矛盾。从青少年群体来说,由于青少年的自控能力尚不足,过度使用手机会产生很多问题。一是部分自控力较差的学生容易沉迷手机,影响视力、耽误学习,特别是滋生亲子矛盾。二是因过度溺玩手机而导致的青少年网络成瘾综合症比例快速上升,游戏成瘾、色情成瘾、视听成瘾、网络交际成瘾、信息超载成瘾等不同成瘾类型所导致的持续抑郁、躁狂等不良心理疾病在青少年群体中日益严峻。三是易产生网络欺凌、诈骗等行为,,甚至造成一些中小学生出现人身伤亡、违法犯罪等恶性事件。
结论:
为保护学生视力,让学生在学校专心学习,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手机管理工作尤为必要和紧迫。
[参考对策]
要彻底解决中小学生手机沉迷问题,需改进单调、刻板的教育教学方式,尽快确立多样的考核评价标准。只有教育评价标准多元化,中小学生才能有更多开展户外活动、亲近自然、接触社会的时间和机会,而不是仅仅依赖手机获得外界信息,这更有助于增强学生个体的自主性,“役物而不为物所役”。
要认识到家校沟通的重要性。学校要将手机管理的有关要求告知学生家长,讲清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性和加强管理的必要性。家长应履行教育职责,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另一方面,家长自身要做好示范,不能沉迷手机;多跟孩子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促进自觉自律;做好统筹规划,赋予孩子使用手机的权利时约定手机使用时限等。
学校应承担起应有的教育引导责任,并和家长做好联动管理,而不是仅使用物理隔绝方法。从长远看,单纯禁止使用手机,也不利于青少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健康成长。
原文标题:热点解读:禁止手机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