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申论

首页 > 国家公务员考试 > 备考技巧 > 申论

2021国考申论备考:写作宏观指导

华图教育 | 2020-10-23 14:40

收藏

文章页

2024国考领航计划 |  国考备考交流群 |  辅导课程 |  官方微信(nmghuatu)

2021国考申论备考:写作宏观指导

国考备考资料

  【备考用书】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图书教材

  【面授课程】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课程

  许多考生在申论写作环节失分较多,最终导致总体分数不高,从而无法顺利通过笔试进入面试。在此,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对申论写作题的宏观答题思路给广大考生予以梳理,希望能够对备考的考生有所帮助。

  一、文章观点应符合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当今主流的、积极的社会价值导向

  申论写作题所涉及的话题是非常广泛的,而且往往选择当今社会中引起政府和公众广泛关注的社会话题,其中的许多是社会负面现象,一些考生在答题时可能会被材料中的社会负面问题所引导,出现价值导向上的偏差。如有考生在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个话题时曾作出了这样的表述:“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像子女和父母之间的关系一样,当子女生活困难无法保证自己生存时,父母应当倾其所有来保障子女的生存。所以在面对经济落后的地区时我们应当优先发展民生,通过开发自然资源来解决当地居民的生存和生活问题,不用考虑自然环境的保护。”这种观点乍看之下似乎是很符合以人为本的理念,但他只看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一面而忽略了另一面,所以其问题也是非常明显的,而且几乎完全背离了科学发展观关于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所以在写作文章时一定要注意观点的确立,让自己的观点符合积极、主流的社会价值导向。

  二、文章内容应显示出乐观向上的态度取向

  如前所述,申论写作题所涉及的话题往往是一些社会问题,这些社会问题可能更多地是一些社会顽疾,如食品安全问题、社会诚信缺失问题甚至是贪污腐败问题等等。面对这样一些社会问题,一些考生可能会失去客观公正的价值判断,而呈现出一定的偏激心理或者是流露出某种沮丧的心理,这些都不符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处理日常事务时的心理素质要求,作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应当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和分析我们国家所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和社会问题,坚信我们能够成功的化解和处理面临的这些挑战和问题,同时还应该具备科学的态度,能够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去分析和处理各种各样的挑战和问题,而不应当悲观沮丧或者是偏激狭隘。

  三、文章写作应辩证地、全面地分析材料中的问题

  在此要着重指出的是,一些考生听到辩证地分析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一分为二的看问题,这样的想法并不能说是错误的,但如果不加注意可能也会出现偏颇,或者说写作时容易导致文章的中心观点不明确,从而导致失分。有些考生认为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就是从积极或者正面的角度分析一下问题或者社会现象,然后再从消极或者负面的角度分析一下问题或社会现象,最后再强调一下对该问题或社会现象应该辩证地看。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更多地可以理解为写作者是在“和稀泥”,充当“和事老”,因为写作文章的人并没有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是“各打五十大板”,这样的文章是很难得到高分的,也就是说考生在写作时应当标明自己对所分析话题是支持还是反对态度,然后再具体分析该问题的积极和消极方面,这样才能说是观点明确。

  四、策论文写作还应注意所提对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文章写作中所涉及的话题可能是社会的顽疾,出题人设置这样的题目是希望考生为问题的解决出谋划策的,如果考生提出一些不着边际的对策,很可能适得其反,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有可能导致问题的恶化,不但不能帮助政府部门解决问题,反而有可能给政府部门增加解决问题的难度,甚至导致问题复杂化,这样的对策显然是不可取的,这就要求我们所提的对策应当具备可操作性,即在现有的经济社会条件下可以实现,而不是好高骛远的空谈。

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流程 ·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重要信息汇总
职位 2021国考职位表 职位检索 职位筛选 职位解读
公告 2021国考公告 国考考试大纲 考试时间 公告解读
报考 报名入口 报名时间 报名流程 报名人数
关注 专业目录对照表 照片编辑器 备考qq群 常见问题
课程 笔试课程 网络课程 备考图书 历年题
文章页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