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内蒙古教师招聘笔试教综模拟题及解析68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目前,我国在东南亚以及欧美等许多国家都开设了孔子学院,也在北京、上海等地举办国际学术会议。这些现象说明教育具有( )功能。
A.传递—保存文化 B.选择—提升文化
C.传播—交流文化 D.创造—更新文化
2.夸美纽斯认为,凡是需要儿童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乌申斯基指出,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这些论述体现( )教学原则。
A.启发性 B.系统性
C.直观性 D.循序渐进
3.小孩子在识字的初级阶段,容易把一些笔画相近或相似的字读错,如把“入口”读成“人口”,这说明小孩子( )。
A.感知能力不成熟 B.注意能力不健全
C.记忆能力不深刻 D.思维能力有欠缺
4.教育的思想、制度、内容和方法尽管受当时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但又与以往的教育有着渊源关系,带有教育发展历程中的烙印。这反映出教育具有( )。
A.阶级性 B.历史继承性
C.民族性 D.社会性
5.人们经常借助于外在的具体形式,如画图表、路线圈等表征问题,这是( )的过程。
A.发现问题 B.理解问题
C.提出假设 D.验证假设
6.陶行知说:“松树和牡丹花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受不了,会被烧死。”这一思想体现( )德育原则。
A.导向性 B.知行统一
C.因材施教 D.一致性
7.李老师上课时,迟到的小明推门而入。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他,这种表现的心理活动是( )。
A.选择性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有意注意
8.强调课程实施不是也不可能由课程专家完全预设,而是一个师生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共同创造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不是消极被动的“消费者”,而是主动的开发者。这一思想体现了课程实施的( )。
A.忠实取向 B.创生取向
C.适应取向 D.合作取向
9.某老师对喜欢打小报告的学生采取故意不理会的方式,这是一种( )。
A.劝阻 B.冷却
C.惩罚 D.消退
10.将学习结果分为语言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五种类型的学者是( )。
A.加涅 B.奥苏伯尔
C.布鲁纳 D.赞科夫
【参考答案】
1.C
【解析】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教育通过传播文化,使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流、交融,不断优化各自的文化,促进文化的发展。(3)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4)教育具有选择和提升文化的作用。利用孔子学院可以传播中国古代儒家传统文化,体现了教育对文化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故本题选C。
2.C
【解析】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直观类型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题干中描述的正是直观性教学原则的体现。故本题选C。
3.A
【解析】幼儿的观察一般是笼统的,看得不细致是幼儿的特点和突出问题。幼儿观察时,只看事物的表面和明显较大的部分,而不去看事物较隐蔽的、细致的特征;只看事物轮廓,不看其中关系。如,6岁左右的孩子往往在认识n和m、工和土、日和月等形近符号时易出现混淆。把“入”看成“八”就是幼儿观察不够细致的体现。观察力属于知觉的高级形式。故本题选A。
4.B
【解析】教育的思想、制度、内容和方法,尽管受当时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制约,同时又是从以往的教育发展而来的,都与以往的教育有着渊源的关系,都带有自己发展历程中的烙印,也就是说,教育是具有历史继承性的。故本题选B。
5.B
【解析】问题解决的过程一般可分为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四个阶段。(1)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首要环节,能否发现问题与个体的活动积极性、已有知识经验等有关。(2)理解问题又称明确问题,就是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即形成问题的表征。(3)提出假设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案,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4)检验假设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来确定假设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符合科学原理。由此可见,题干描述属于理解问题阶段。故本题选B。
6.C
【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陶行知先生以“松树与牡丹”为例,形象生动地阐明了如果不“因材施教”所会带来的问题,还肯定了“因材施教”的价值。故本题选C。
7.B
【解析】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有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有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题干所述属于无意注意。故本题选B。
8.B
【解析】美国课程学者辛德、波林和扎姆沃特把课程实施归纳为三种基本取向: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和课程创生取向。课程创生取向认为,真正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中 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既有的课程计划只是供这个经验创生过程选择的工具而已。故本题选B。
9.D
【解析】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称为消退。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因此,消退是减少不良行为、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故本题选D。
10.A
【解析】加涅将人类学习的结果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五种类型。故本题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