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内蒙古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别把游戏沉迷的责任让平台单独扛着
【热点事件背景】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最新版国际疾病分类,将「游戏成瘾」列入成瘾性疾病。此事很快在玩家群体中,乃至社会范围内引发了争议。官方文件将于 2022 年生效。此事更是引起了大众的高度关注,无论从业者还是专家学者,大家对这件事还未达成一致的认同。在国内游戏研究尚不成熟的当下,探讨游戏成瘾难免会有断章取义之嫌。但这样行为也确实也让人存在一定的理解性,即当前有众多的青少年在游戏中沉迷,最大的责任并非只有游戏本身,还有监管人与社会的责任。
【聚焦观点】
@人民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过度消费等话题引发关注。在社交平台、网络论坛上,经常能看到家长发帖抱怨自家孩子沉迷游戏。一些家长追问,青少年沉迷网游,该怎么办?许多游戏、网络平台已采用“青少年模式”,为何还是不管用?
现实中,青少年的身心发育尚未成熟,好奇心较强,自我控制能力和辨别能力较差,很难果断拒绝诱惑。一些青少年接触网游或直播后就可能沉迷其中,甚至过度挥霍父母钱财,荒废学业。对此,父母应尽到首要的监护责任,对青少年多些关心和陪伴,而非任其拿着手机沉湎于网游或直播。也应看到,在信息时代,使用手机已经普及,难以苛求父母时时刻刻盯着孩子。拥有强大技术支撑的网络平台,不能将责任都推到父母身上。
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责任,网络平台尤应主动肩负起责任。人脸识别、实名认证、短信通知、关联监护人、限额充值等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网络平台有能力运用好这些技术手段。
@中国经济网:事实上,无论未来的“青少年模式”如何完善、可靠,有关部门依法依规介入游戏、网络平台的力度多大,家长、教师都应当在防止青少年沉迷游戏、网络中起到积极的主导作用。
法律规定,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这看似无可挑剔,但人人有责时,责任是有大小、主次之分的。即与未成年人关系越近,承担的责任越大。
只有意识到“青少年模式”不是防沉迷的万能模式,家长首当其冲地扮演好监护人的角色,青少年、适度游戏才值得期待,无须多虑。为此,家长对孩子要多一些关心,多一些教育,多一些引导,成为青少年防沉迷的决定因素,学校和社会为青少年参与其他活动提供更多更好机会,也义不容辞。这样,减少和避免游戏、网络平台遭遇太多吐槽,理性评估“青少年模式”,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也才不会走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