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内蒙古社区民生考试神论热点是考生在备考2018年内蒙古社区民生考试时候必须要关注的消息,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准备了关于这方面的备考资料,各位考生可以自行查看!
让社区成为有机共同体
现代社会,社区是一个人的基本活动单元,社区治理也是国家治理的基本环节。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社区治理取得了明显进步,社区党组织、居民委员会以及社区活动阵地实现了全覆盖,但服务提供不足、社会参与不够、社区认同感不强等问题仍然存在,成为制约社区治理的瓶颈。
如果说社区治理前40年是起步阶段,那么,面对新时代新要求,更需要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实现质的提升。实践证明,社区建设光靠钱不行,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新时代加强社区治理,应实现从重物质轻文化、重硬件轻软件、重管理轻服务即“见物不见人”的1.0版向2.0版升级。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上慈下孝、和睦乡里,促进家庭和谐、维护社会稳定,从而营造德业相劝、过失相规、守望相助、患难相恤的乡村社区治理秩序。但在现代城市社区中,这种优良传统已经日渐消失,即便同住一个小区,甚至门对门的两家人,都基本上不交往,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当然无从谈起,遑论对公益事业的参与。人情淡薄、心无所属,是很多现代城市人的心理感受。
因此,把“原子化”生存的陌生人社会,打造成一个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的熟人社会,这既是社区治理的内在要求,也是最终目标。“社”在中文里最初指土地神,亦指祭祀土地神的场所,本身就代表着人们聚族而居的共同价值认同与文化纽带。社区因此不只是原子化个体的机械组合,更应该是有着密切生活联系的有机共同体。对社区的治理,中外都具有历史传统且各具特色,但共同的特点是以价值为核心、以文化为纽带、以福利为保障,即不能只是对居民以利诱之、以力制之,更重要的是以情感之、以义合之。
在中国古代,乡村就是成熟社区,凝聚人心的是忠孝仁义诸价值观,联结人们的是宗族祠堂、城隍土地等等文化性场所,在村民自愿联合基础上,建立起一个个具有教化、救济与公共治理功能的村社自治共同体。而在西方很多国家,以教堂为核心形成了教区,每个教区自然形成一个社区。一些专业性的社区工作,如为老人、残疾人、妇女、儿童提供服务以及慈善事业,也往往以此为范围开展。中外社区治理的传统,都彰显了文化的重要性。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社区治理从根本上离不开历史传统的深层支撑,同样需要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文化沉淀的导入,惟其如此,才能让社区真正成为人们心向往之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