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面试

首页 > 内蒙古国家公务员考试 > 备考技巧 > 面试

2024国考面试热点:5G儿童玩“烂梗”

内蒙古华图 | 2024-01-02 15:42

收藏

文章页

2024国考领航计划 |  国考备考交流群 |  辅导课程 |  官方微信(nmghuatu)

  2024国考笔试成绩即将发布,国考面试时什么形式?怎么有效准备面试,内蒙古华图汇总了国考面试热点:青年人特种兵出游。考生可进入下方微信群聊或者加老师微信,获取更多相关考试资讯。更多国考面试内容请关注内蒙古华图教育网

  两人团购仅需1元>>>2024年国考【状元及第面试礼包】纸质版

  【热点链接】

  1.“鸡你太美”“你个老六”,不知不觉间,三俗网梗席卷了青少年群体。小时候的跳皮筋捉迷藏变成了“峡谷见”“组cp”……5G时代,一看到背带裤,孩子有“梗”在喉,老师如鲠在喉。众多事物“一网互联”,应当注意到,网络对青少年正在产生着难以预估的影响。(央视网)

  2.中国教育报微信公众号近日就此开展线上调查,超过83%的参与者表示发现孩子在日常说话中使用网络“烂梗”,调查还显示,参与者中认为孩子日常使用网络“烂梗”频率“较低”和“没有”的合计只占28%。显然,在青少年的用语习惯中,“烂梗”正登堂入室,一步步渗入规范用语的阵地。(中国教育报)

  3.“大风可以吹起一张白纸,却无法吹走一只蝴蝶。”最近,南京市某小学一场引导小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烂梗”的班会火了。语文教师朱文洁借用作家冯骥才的这句话,把跟风使用“烂梗”比喻为气球,鼓励孩子们做一只“有生命的蝴蝶”,引导孩子们面对网络热词时不要盲从,要有自己的判断。相关的视频一发出,迅速引发网友共鸣。

  孩子是一张“白纸”,给予他们什么,他们往往就会习得什么。倘若任由“网络烂梗”肆意冲击他们的精神世界,长此以往,甚至有可能对他们的人格形成造成负面影响,危害不容小觑。(河北日报)

  【政策理论】

  1.背景

  (1)“网梗”是一种在各种网络社交媒体平台上流行的具有标志性、有趣、创新、易于传播的一种文化符号。在传播过程中,人们对这些简短的词汇进行了各式各样重组结构并重新创造,给“网梗”词语创造出了新的变体和演变版本。随着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和普及,让人们在网上冲浪时习惯用各种各样简短而精炼的“网梗”来交流,与此同时,一些恶俗、低俗的“烂梗”也随之出现,更是变成了许多中小学生放不下的口头禅。

  (2)网络烂梗在中小学生圈子中流传已不是新鲜事,在2023年3月,《人民日报》官媒在微博上一条发了一条名为“人民网评鸡你太美是恶俗烂梗”的话题在当日冲上了热搜。不仅仅是成年人,就连在校读书的孩子们对于“我真的会谢”“栓Q”“你这个老6”“我Giao~”“鸡你太美~”等无聊烂梗张口就来,这些内容已经不知不觉成了孩子们语言系统的一部分。

  (3)7月13日,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车站小学朱文洁老师通过一场班会向孩子们举例说明“做有生命、会思考的蝴蝶,不做随风而飞的气球”。老师希望通过这一场教育班会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网络烂梗”。这一做法获得了家长的点赞。

  2.危害

  (1)网络烂梗的传播会影响中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日常沟通能力。儿童时期,大脑的神经可塑性较强,一旦孩子们频繁使用网络的垃圾话,会限制孩子们接触更加丰富多样的词汇进行语言上的表达。同时,网络烂梗使用过多也可能会引起大脑的适应性改变,使这种消极的语言模式在孩子的大脑中加深并固定下来,最终会形成闭塞思维。

  (2)网络烂梗让孩子的日常沟通交流受阻,长此以往更会对人格造成负面影响。网络烂梗自带的戏谑、夸张等表达风格会导致青少年儿童在自我表达、价值取向上剑走偏锋,给身心健康发展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3)孩子过度接受网络烂梗带来的负面信息,容易脱离日常的交际与生活,更不利于文化的普及。许多孩子在形容事物和表达对事物的喜爱时,例如,孩子们在游玩时看到的秀丽山河,只能够用“我giao,666”等俗梗烂梗进行表达,而难以说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等古文诗词进行表达。长此以往也不利于我国优秀文化的普及。

  3.原因

  (1)中小学生的社交圈主要来自周围的同学,因此处于“同龄认同期”的他们为了能够与周围小伙伴打成一片,会快速模仿周围同龄人的语言模式,从众跟风的态度让烂梗在孩子之间快速传播,让烂梗成为孩子们的社交新媒介。

  (2)青少年儿童对于网络世界的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同时年纪尚小的他们对于网络烂梗缺乏一定的辨识度。一旦无分辨地接受、记忆、表达中参与复制“网梗”,孩子们极可能成为烂梗的“易感人群”。

  (3)中小学生把烂梗带到日常用语甚至是作业和考试当中,也可能是因为当他们需要使用一些不熟悉的词语对于事物进行描述时,语言较为匮乏,只有一些烂梗能够“贴切”地表达出他们的所思所想。

  (4)部分家长和教师对于青少年群体使用烂梗的行为缺乏关注和正确的引导,没有及时指出毫无节制地使用网络烂梗可能对其带来负面影响,同时也没有及时制止他们使用烂梗进行沟通,让校园家庭都为网络烂梗的传播提供了空间。

  4.对策

  (1)对于网络用语的使用堵不如疏,学校和家长可以向学生传授正确的网络素养和使用网络的道德规范。在提高对于青少年的语言素质教育时,可以讲明网络语言与规范语言之间的区别,教育学生区分有趣的幽默与低俗恶搞之间的差别,引导他们更加理性和负责地使用网络用语,避免烂梗的传播。

  (2)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例如音乐、运动、美术、阅读等,使他们对多元化的事物感兴趣,减少对网络烂梗的过度依赖。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发掘自己的独特才华和特长,培养他们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而不仅仅依赖网络烂梗来凸显自己。

  (3)可以通过打造良好的上网环境来缓解孩子间网络烂梗的传播。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努力,创建一个积极健康的网络使用环境。限制学生接触低俗、不良内容,鼓励他们与优质内容互动和交流。家长也需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关心他们的网络使用情况,时常与他们交流,分享对网络烂梗和网络素养的观点,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网络媒体。

  (4)深化语文教育。加强对孩子们的语文教育,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知识运用】

  1.最近,南京市某小学一场引导小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烂梗”的班会火了。语文教师朱文洁借用作家冯骥才的话,把跟风使用“烂梗”比喻为气球,鼓励孩子们做一只“有生命的蝴蝶”,引导孩子们面对网络热词时不要盲从,要有自己的判断。对此,你怎么看?

  2.网络烂梗在中小学校园中传播甚广,更是变成了许多中小学生放不下的口头禅。我单位要联合教育部门共同开展一项针对中小学生使用网络烂梗情况的调查。领导将此事交予你负责,你会如何组织本次调查工作?

  3.你是一名小学的教辅人员,一天课间你发现班上的同学在课余游戏打闹时嘴边蹦出了“你个老6”等等网络烂梗,而且使用网络烂梗当作口头禅的学生不止一个。对此,你应该如何解决学生使用网络烂梗当作口头禅这一问题?

  4.观察下面漫画,谈谈你的看法。

  热点:5G儿童玩“烂梗”

  1.【评分要点】

  (1)亮明观点,随着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一些恶俗、低俗的“烂梗”也随之出现,更是变成了许多中小学生放不下的口头禅。该教师通过一场班会教育孩子合理上网,减少使用烂梗,是一个值得赞扬的做法。

  (2)分析积极意义,比如: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方式,帮助孩子们更容易理解网络烂梗这个概念。让孩子能形象地区分盲从跟风和独立思考的区别。可以鼓励孩子培养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不盲从网络热词。有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识别信息的真伪。

  (3)提出对策建议。可以向学生传授正确的网络素养和使用网络的道德规范。讲明网络语言与规范语言之间的区别,教育学生区分有趣的幽默与低俗恶搞之间的差别。通过升旗讲话等多种方式引导他们更加理性和负责地使用网络用语,避免烂梗的传播。其他学校可以参照班会的做法对本校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教育。

  2.【评分要点】

  (1)明确调研目的,了解目前中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使用网络烂梗的情况,为之后开展相应工作提供参考。

  (2)与教育部门工作人员共同制定调研方案,方案包括:调研对象,调研对象要全面有针对性,比如所辖区域的中小学生、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调研内容,比如中小学生的上网时长、爱说的网络梗有哪些、是否知道其含义、学校老师对于制止学生使用网络烂梗采用了何种方式等;调研方式,比如实地走访、面谈、调查问卷、座谈会、电话访问等等;调研人员,专业、有经验、认真负责等等。

  (3)整理调研数据,通过核查筛选保证调研数据真实有效,为下一步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3.【评分要点】

  (1)表明态度。孩子过度接受网络烂梗带来的负面信息,容易脱离日常的交际与生活,更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发展。对此应采取方式积极解决。

  (2)调查了解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使用网络烂梗的情况,可以通过与学生面对面沟通的方式进行询问,可以通过查看学生的作业进行了解,也可以通过电话访问家长的方式了解学生是否在家里也经常说网络烂梗。

  (3)根据了解到的情况,采用一对一沟通和开班会的方式一同解决。对于烂梗口头禅比较严重的学生可以找到他们在课后进行一对一沟通,通过委婉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网络语言与规范语言之间的区别,教育学生区分有趣的幽默与低俗恶搞之间的差别。

  (4)及时跟进后期的情况,在与班上的学生进行沟通之后,及时了解学生们是否有减少使用网络烂梗的情况。

  4.【评分要点】

  (1)亮明观点,学生在校使用网络烂梗已是一个常见的情况,应当注意到,网络对青少年正在产生着难以预估的影响。

  (2)分析消极影响,比如影响中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日常沟通能力;容易让孩子形成闭塞思维;导致青少年儿童在自我表达、价值取向上剑走偏锋,给身心健康发展带来诸多负面影响等。

  (4)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孩子需要同龄人的认同,容易快速模仿同龄人的行为;孩子对网络信息缺乏辨识度,对于新鲜事物容易产生无差别的接受;老师和家长对于孩子使用网络烂梗没有及时关注等。

  (3)提出对策建议,比如学校和家长可以向学生传授正确的网络素养和使用网络的道德规范;鼓励学生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例如音乐、运动、美术、阅读等,使他们对多元化的事物感兴趣,减少对网络烂梗的过度依赖等。

文章页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