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行测真题

首页 > 内蒙古政法干警考试 > 试题资料 > 行测真题

内蒙古政法干警考试之成语辨析题型解析

华图教育 | 2017-06-23 17:52

收藏

  【导读】在内蒙古政法干警考试中,成语误用类型分析,由于成语约定俗成、相对固定,成语使用往往有特定的范畴,而考试常考容易用错的成语,因此应试者要能够归纳成语误用类型,各位考生欢迎关注内蒙古华图微信:nmghuatu。

  内蒙古政法干警考试之成语辨析题型解析

  1.望文生义

  成语的望文生义指只按照成语的字面意思去牵强附会导致成语误用。 但是成语的意义是整体的,而不是它的组成部分意义的简单相加,因此应弄清成语的来源及其故事的内容,理解成语的本义,辨明成语的细微差异,避免望文生义。

  如:“小方写的工作报告文不加点,字迹潦草,读起来真叫人头疼。”句中的“ 文不加点”指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 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这里的“点”表示删去、改动、修改的意思。 而例句将“ 点”理解为标点,将成语误解为“文章不加标点符号”。

  常见的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有:差强人意、万人空巷、三人成虎、惨淡经营、细大不捐、屡试不爽等。

  2.张冠李戴

  有些成语适用对象和范围是特定的,具有很强的单一性,如果对成语所表达的习惯对象或范围缺乏了解,便会使陈述对象和被陈述对象之间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造成误用。

  如:“舞台上的六位小伙子都是十八九岁,豆蔻年华、风华正茂。” “豆蔻年华” 语出杜牧的诗词“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专指十三四岁少女,这里用在青年小伙子身上,实属误用。

  类似“豆蔻年华”这一类容易张冠李戴、用错对象的成语还有:汗牛充栋、巧夺天工、破镜重圆、比翼双飞、美轮美奂、炙手可热、起死回生、妙手回春、鳞次栉比、登堂入室、济济一堂、藕断丝连、萍水相逢、雨后春笋等。

  3.褒贬误用

  有些成语具有鲜明的情感色彩,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色彩,如果使用时不加以区别,就会导致误用。 不辨色彩主要表现在褒贬误用、语体色彩不当等方面。

  如:“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处心积虑” 指费尽心思做坏事,是贬义词,例句误当褒义用。

  类似“处心积虑”一类易褒贬误用的成语还有:叹为观止、趋之若鹜、目无全牛、信誓旦旦、危言耸听、蔚然成风、不负众望、微言大义、挖空心思、附庸风雅等。

  4.语境不合

  有些成语在运用中,从意义表面上看符合句意,似乎没有错误,但结合上下文的整体意思来看,或从逻辑推理角度来看,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其中包括谦辞和敬辞误用产生尊卑颠倒问题。

  如:“张厂长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搞好产品质量的好建议。” “ 抛砖引玉” 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或文章,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常用作谦词,只能对己。

  类似“抛砖引玉”一类使用容易不合语境的成语有:罄竹难书、出手不凡、谈笑自若、信笔涂鸦、安步当车、别无长物、并驾齐驱、草长莺飞、不耻下问、蓬荜生辉、日理万机等。

  5.语义重复

  成语在运用中相当于一个词,就要和句中其他词语相搭配,虽然成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是准确的,但还要注意容易出现重复的错误。

  如:(1)“时下的店名和商品名在吸收外来词时,追求时髦,哗众取宠,令人费解。 这些叫人看不懂的名称,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 贻笑大方” 是被内行人笑话之意,已含有“ 让人” 之意,与句中“ 让人” 重复。

  (2)“秦始皇兵马俑在海内外遐迩闻名,去年我和她去了一趟,果然名不虚传。” 句中“遐迩闻名” 的“遐迩”与前面“在海内外”重复。

  (3)“你看她双眉紧锁、沉默不语,恐怕真有什么难言之隐的苦衷。” 句中“ 难言之隐” 的“ 隐” 就是苦衷,与后文重复。

  (4)“这次挪威爆炸枪击案,真是太惨了,小岛上漫山遍野到处都是尸体。”句中“ 漫山遍野” 已有“ 到处”的意思,与后文重复。

  6.违背逻辑

  在成语运用中,成语自身意义尽管准确,但它有时与句子其他部分表达的语意不一致,因而造成前后矛盾、不合事实、不合情理等问题。

  如:(1)“这位被冤枉的汽车司机遭到公安人员的非法拘押和刑讯逼供,他在被毒打后忍无可忍,不得不向他们屈服,说是自己谋杀市委书记的。”句中“忍无可忍”就是实在无法再忍下去,往往后面接反抗的意思。 而此句后面是“屈服”,显然不合逻辑。

  (2)“昨天,我和她去香山玩,我们摩肩接踵,奋力攀登。”句中“摩肩接踵”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句中“两个人”显然不合事实逻辑。

  (3)“仿制古画还有一种,决不署自己的姓名,以假乱真,鱼龙混杂,骗来金钱。”“鱼龙混杂”比喻好人坏人混在一起,而句中的意思是拿假的充当真的,所以不合情理,改为“鱼目混珠”较为合适。

  更多阅读:内蒙古政法干警考试备考资料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